很難得的看到了鄧sir的新聞,這位我最愛的香港監製之一。

鄧sir的作品雖然多半皆來自西方影集的靈感,但仍具有他個人濃厚的洋式風格,這是別監製學不來的,硬要模仿只是畫虎不成反類犬。

不知是鄧sir的作品會造就我愛的演員,還是我愛的演員愛演他的作品。宇哥和啟華都是鄧sir的愛將,而他也成功的改造了Ada。



鄧特希續為理想拚博

電視劇的題材,往往是當下社會面貌的反映。港劇從早期大量描寫草根市井人物,過渡至後來每多中產階層生活故事,到了今天,醫生戲、法庭劇依然長拍長有,當中有一個功不可沒的名字─《壹號皇庭》系列與第一輯《妙手仁心》監製鄧特希。

千禧年,鄧特希毅然離開工作了十八年的無線電視出外自立門戶,如今以「鄧特希工作室」的名義,主力發展內地電視劇及電視電影市場,並替王晶處理一些劇本上的問題。回想離巢當日,他坦言是因為看到一個新的方向,可以做到自己想做的事。

千禧年決定外闖

「從一九九八至二零零零年,我一直做著些很瑣碎的行政工作,我覺得自己的時間不應這樣浪費,碰巧外面有個offer,說不如放眼一個大一點的市場,我知道那是內地或者東南亞,於是便決定出去闖。後來我加入的『東一』(東方魅力集團旗下製作公司),就是與新加坡合作,以東南亞市場為目標的。」而這個決定,亦令他得以首執導演筒,拍出由梁朝偉與李嘉欣合演的電影《俠骨仁心》;及一部由吳啟華、蔡少芬、王傑、呂頌賢等主演的內地電視劇《上海灘之俠醫傳奇》。

談到他似乎始終離不開律師與醫生,他帶點無奈地苦笑說:「不是我對《妙手仁心》有情意結,而是大家很容易就會將『鄧特希』與『醫生』連起來,其實這樣很煩,因為我賣九個故事出來,對方最後還是要挑個『醫生』加點什麼才會覺得舒服。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大家一見我就要談醫生律師,為什麼我拍劇集一定要與醫生有關,但市場如此,我也沒辦法控制。其實除了醫生,還有劇本是我早就想寫或者想拍的。」

他續說:「像外國劇集《24》,就是我拍完第一輯《妙手仁心》後已經想開的一個劇。由於電視劇通常是二十集,所以當時構思也是拍二十個小時現實時間裡的事,由上午九時到翌日清晨,每集講一小時,內容則關於一個香港危機。當時我已做好全部計劃,甚至構思了找誰演董建華和陳方安生,但公司想像不到是什麼,結果沒有拍成。另外,我小時候看過很多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故事,我也很想以中國為背景,將那些故事搬過來。」他最近與上海文廣集團接觸,對方希望他拍一些與醫生無關的電視電影,這建議令他覺得很開心。

《皇庭》成功非偶然

一九九二年的《壹號皇庭》令鄧特希一舉成名,一連五輯的《壹號皇庭》與六年後的《妙手仁心I》,都是他的代表作;而律師與醫生橋段,更成為了日後電視劇裡的不敗元素,至今仍不乏捧場客。他不諱言,《壹號皇庭》與《妙手仁心》都可以說是他投進自己想法的一個實驗,當中經過很多計算,成功不完全是無心插柳。「加入TVB時,劇本審閱等前輩們都會教一些法則,例如寫夜總會小姐就一定要寫她賣笑不賣身,蠱惑仔一定是不犯毒或不做某些事的,寫兩個人拍拖就不能向觀眾暗示他們之前有過性關係。大家都覺得如果破壞了這些法則,就等於整件事會有問題。我像很多初出社會的年輕人一樣,會懷疑是不是不這樣做一定會死,再加上我看多了其他外國作品,亦看到社會環境及人的思考方式轉變,就會想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。」

他又說:「最早期的《壹號皇庭》是星期日晚十時至十一時播的,其他人會覺得這些時間沒人看,不能有什麼作為,但我卻很開心,覺得正因為沒人看,公司不會太理會,可以作很多嘗試。」他續說:「我當時考慮了所有元素,翻閱過收視資料,知道那段時間多數是什麼觀眾坐在電視機前面,再設計人物及故事發展。到了《妙手仁心》時我就更有信心,我知道要去黃金時間,亦知道其實觀眾是存在的,只是一般影視產品無法吸引他們收看,所以我就嘗試透過產品包裝等各方面去吸引這批觀眾。」

主力在內地發展

他承認,TVB是一個溫室,離開了溫室到外面闖天下,辛苦度比以前何止十倍。「以前說一句話可能就有十個人替你完成,出來後說一句話,四周卻一個人都沒有,結果還是要自己做。既然自己決定了,就一定有做足心理準備,不過出來後,我在人生及人際關係上都認識多了,這是我最大的得著。」他說:「路走到今天其實談不上滿意,因為我自己預期的產量不是那麼低的。在TVB時,一年生產百多小時劇集是很普通的事,出來後發覺要生產四十小時的東西也不簡單,這方面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。」

鄧特希未來仍會將事業重心放在內地市場,並繼續扮演監製、編劇及導演等不同角色,因為他對任何創作工作都感到興趣。他笑說:「我對我的產品沒有太大堅持,但就盡量希望不要帶給觀眾負面意識。我希望我拍的都是正常人,有正常人的處事態度和方式,例如我很抗拒角色感情關係混亂,最怕像《三毫子》小說裡同時間有兩個女友或兩個男人不知選誰的情節。我覺得這不是正常人世界發生的事,或者可能會有,但在我的戲劇世界,我不想展現這些東西出來。」

圖:鄧特希在無線工作了十八個年頭,於二零零零年離開

大公報 2006.06.11




鄧特希在港寫下「仁心」傳奇

鄧特希,一位近年異軍突起的幕後明星。如果還不太熟悉他的名字,不要緊,因為他的作品,你準會聽說過甚或欣賞過。

他監製香港無線電視台五輯的「壹號皇庭」,突破了電視劇一向婆婆媽媽的表現模式,以中產品味、精練的對白和強烈的時代感,令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一齣「妙手仁心」更開創了以醫生為題材的熱潮,亦令他有機會得以首次執導演筒,拍攝由梁朝偉和李嘉欣合演的「俠骨仁心」。

鄧特希的太太與電影大亨邵逸夫是親戚,而他每晚都會留在公司,觀看著各式各樣的電影或戲劇。在他的辦公室裏,更放著林林總總的戲劇理論書籍,生活和戲劇分割不開。但他第一次接觸影劇,竟是為了逃避現實。

鄧特希兒時,因為家庭出了問題,一家人不能再聚在一起,所以母親便把他和兩個哥哥,分別託養在不同的親戚家中。自此,他們三兄弟便各自在不同的家庭環境長大。

鄧特希說著往事時,不禁深深的吸了一口香菸才繼續說:「那時我雖然年紀小,但是已經知道自己和其他同齡的小朋友不一樣,亦知道不能夠改變什麼,心裏就是有一點不開心。有一次偶然到電影院,便喜歡了那裡的感覺,因為在漆黑的世界裏,我可以忘掉現實世界裏不開心的事情。及後到初中時,香港出現了一批如徐克等新浪潮導演,我深深的被他們的電影所吸引,所以便開始對電影產生狂熱。」

鄧特希還記得當時其他的同學都在趕潮流,熱中於泡妞之類,但他卻跑到麥當勞兼差打工,又替小學生補習,賺點費用。因為他很清楚知道,當時那個家庭不是屬於他的,所以他不想成為那家庭的負擔。二來他也要賺錢去看電影。

而在眾多名片中,「教父」對他的影響最大。鄧特希說他現在還不時拿出來再仔細翻看,每一次都會再找到一些可以啟發他的東西。

他說:「表面上這是一部黑幫電影,其實它是強調著一家人的倫理關係,而它的倫理觀念便令我日後更懂得家庭的重要,和珍惜與家人的關係。而且對我日後的創作和做人處事,都有很深遠的影響。」

對於電影的狂熱,亦成他日後考進電視台的原動力。他高中畢業後,便想做一些動腦的創作工作,首先他考慮了廣告,後來碰巧無線電視招考編劇,他寫了一個愛情故事,就被無線電視聘請了。他很直率的說:「和當時同齡的同學相比,我覺得比其他人的方向都要來得明確,換句話說,我是少走了不少冤枉路。」

現在集監製和劇本創作於一身的鄧特希,也有過挫折,在他第一次寫電視劇本時,他只是寫了一集,公司便不用他再寫下去了。不過如他所說,他的目標一向都是很明確,他很快就知道,如果要在創作上更上一層樓,要當導演或監製是必然之路。他說:「不單是我,不少創作人都覺得,要是自己也能當上導演,一定能夠把自己的作品拍得更好,所以我很早便知道要向製作的路線進發,故此日後亦爭取了當自己作品如『壹號皇庭』和『妙手仁心』的監製。」

對不少人來說,無線電視是一個大的保護傘,在其中一定不必怕什麼風吹雨打,可是鄧特希在建立了一定的地位時,卻毅然再出來闖天下,原因是為了有更大的創作空間。他說:「無線電視一切都已經上了軌道,亦可以說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制約。有一些題材他們是不會拍的,因為他們很清楚需要掌握家庭女性觀眾,但外面的公司還可以嘗試另一些題材,來爭取另一些的觀眾,換句話說,創作空間也相對地擴大,而台灣和大陸市場,都是我目前想開發的地方。」

現時為東方魅力旗下東一公司副總裁的鄧特希,面對將來只是簡單的說:「我希望儘量做好自己,可以再有多些好的作品。」 本文出處



相關連結:
金牌監製 - 鄧特希 介紹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婕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