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智英過台灣搞電視,旺旺老闆蔡衍明卻來港入股亞視。有人說肥佬黎會把香港的一套搬到台灣,又有人擔心旺旺老闆把台灣一套搬來香港,真有趣。

台灣電視節目在這十多廿年進步比香港快。一個原因,競爭大。

由只得台視、中視、華視三個國民黨控制的電視台到現在百花齊放,又收費又衛星,台灣電視市場競爭之激烈,非香港能比。

台劇早已脫離「保鏢」年代,雖然仍有不少像亞視播映的《意難忘之愛難留》一樣文藝,主攻年紀大的觀眾,但更多港人喜愛的,是台灣偶像劇。

十多年前,當香港人還看不起台劇時,卲逸夫獨具慧眼,購入了《包青天》,創了收視奇蹟,後來還鬧兩台雙胞,以《包青天》對《包青天》的局面。

港劇走不出師奶路線,因為一台獨大,亞視因青春歌手會簽了給無铫,難以發展青春劇。

其實今天的青春偶像不一定是歌手,靠個樣出唱片的也不會大賣,內裏銷量比表面銷量低,「醩模」人氣比偶像歌手還高。麗的時代的青春劇也成功過,不知亞視為何不肯試。

台灣偶像劇水準與日劇仍差一截,但仍吸引不少香港青少年買碟或上網追看,因香港沒有用心製作同類劇集。

青春劇的優點在培養新一代偶像和觀眾,香港得一個翡翠台多人收看,騰不出黃金時間招呼青少年。

翡翠台老化是不移之實,或許數碼廣播多了頻道會好一點。

不過,香港電子傳媒太現實,不肯為未來投資,就算搶青少年觀眾,寧願便宜一點買台灣偶像劇回來播放。

青春劇不只需要幕前偶像,還需要新一代創作人。無铫拍青春劇成績不佳,就是只叫一班本地偶像來演,沒有這方面的創作和製作人才。

郭繾澂

明報 2009.02.16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婕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